创意和想象力常常始于某个问题,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常常能够启发并延伸出创造力。当我在做「The Book of Beautiful Questions」 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探索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我们找到新的思路,克服障碍,获得反馈,甚至可以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对于创造力这件事,有些问题也可能会带来反效果。有的问题可能会破坏人的信心,甚至扼杀创造力。下面的5个问题,就是「创造力杀手」。
有的问题,能不问就别问了。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错误问题」。在《创意的迷思》这本书当中,作者David Burkus 发现对于创造力最大的迷思,就是大家通常认为一部分人天生具有创造力,而另一部分人则不然。但是,正如同 Burkus 在书中所指出的,并没有任何科学发现支持这一说法。
「我们并没有在任何研究中发现或者暗示存在创造性基因或者类似的东西」Burkus 告诉我。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礼物」。
Burkus 指出,孩子们所普遍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证明了我们身上存在创造力。自由随性的想象、绘画、构建甚至实验,这些东西在成年之后逐渐少了。与其问「我有创意吗」不如问自己「我们的创造力去哪了」。
多年以来的外部力量(非创造性的学校教育和工作)以及信心的缺乏,最终让原本富有创造力的人感到气馁?!杆孀拍炅涞脑龀?,你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人们并不喜欢你疯狂的想法」Burkus 说。
最后,他还补充道,负面的反馈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并得到公认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还成了一个方便的借口:「如果你能坦诚你不是那拨富有创造力的人之一,那么这个借口能够帮你摆脱困境,心安理得地放弃尝试?!?
IDEO 的创始人 David Kelley 说,他在斯坦福的学生身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态度。Kelley 说,他们坚持认为他们没有创造力,但是在课堂上,「他们最终能够做出许多令人惊奇的东西」。为了建立信心,Kelley 鼓励学生从小的创意练习开始做起,绘制简笔画,制作简单的东西,并且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要求更高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Kelley向学生们坦言,他们画的好不好取决于技能的熟练度而非创造力,技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创造力并不是技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面对世界我们都有自己的视角、主题、情景、问题,我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解释。
这个问题通常有一个伴生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因素和问题都已经考虑过了?
这个问题背后存在一个错误的假设,就是原创的新思路必须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是以前没见过的。但是原创的想法,通常是由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物构成的,在我们的周遭,等待我们发现,然后我们可以以新的形式来构造,重新想象。
Burkus 将这种对于创造性和原创想法的误解,命名为「原创迷思」。他举出的最典型的案例,是iPhone,他认为iPhone 本质上就是普通手机+黑莓+iPod+相机的一个混合创意。
创造是自然而然的。我们的大脑有连接和组合的能力,创造所做的事情更多是「将自己的经验、思想和情感有机地混合到一起」并且「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表达」,借用其他的创造物自然是可以的。这些内容出自神经学家 Oliver Sacks 的文章 「创意自我」。
对于渴望创造的人而言,这是一种解脱。没有什么比试图从无到有创造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更难的事情了,这种「创造」的方式对谁都很「劝退」。如果我们的周围有足够的创意来源,我们有足够多的学习对象和大量的设计素材,即使我们不太确定要如何去塑造它们,那么这件事本身也足够鼓舞人心的。因为对于「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原创想法」这个问题而言,答案太明显了:无处不在。
这又是一个令人糟心且毫无助益的问题。并且答案非常简单:找时间。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寻找额外时间」的问题,而是你要学会「重新分配你的时间」。更深层次的创意工作需要巨量的时间。巨量时间是多少时间?这取决于个人。对我而言,我倾向于不被打扰足够专注的3个小时。
把这么多的时间花费在独立思考并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是忙碌的人无法负担的奢侈品。但是,这正像硅谷风险投资家兼散文作家 Paul Graham 所说的,这种事情始终取决于你如何对时间进行安排。
Paul 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创造者的时间表」和「经理的时间表」,前一个时间表当中,用作创作的时间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并且是整块的,而大量零散的时间则是用作管理投资,安排任务和开会,通常是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这样的区块。
因此,当你想要「找时间」来发挥创意,那么你首先需要将你身为「经理」的时间表和作为「创造者」的时间区块区分开。这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会更加自然地将时间都填充在了「经理的时间表」当中,即使有空闲时间也默认留空。
心理学家 Dan Ariely 说:「当你打开你的日程表的时候,当你看到里面留空的位置的时候,你看到是空白——这是错的。实际的情况是,这些尚未规划的时间,应该是用来做最有意义的工作的时间?!?
当然,对于找时间这件事情而言,我们其实不用太过担心。鲁迅确实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并且这句话确实是有效的。对于创造力,我们更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注意力缺乏。
正如同 Cal Newport 所指出的,我们只有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我们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而「集中注意力」这个事情,本身正在受到无休止的干扰。从社交媒体到周遭的各种人和事,不一而足。
Newport 建议,我们应当控制我们在线和离线的时间比例?!肝颐遣挥Ω猛ü缃幻教迦シ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沉浸其中?!顾?。
换句话来说,我们真正需要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在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再上线?
当大家想「创造」点什么东西出来的时候,总会身不由己地拉升它的意义和价值:它必须带来某些重大的改变,比如改变世界,或者推进产业革命之类的。雄心勃勃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很少关注结果,以及如何在落地的时候做的更好。
一开始你其实很难知道这一次的创造是否能带来好的结果。心理学家 Dean Simonton 说过,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创意人也很难预测他们的创想能否最终成功,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最终毁灭整个项目的打击来自哪个方向。而真正的成功者,靠的是不断地创造和不停前进来克服这一点。单纯靠生产力的提升,只是偶尔会带来意外的成功。
其实,与其问如何找到一个绝妙的点子,不如问问自己,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项目有可能不会获得名与利,那么你还要继续做下去么?
设计师 Bruce Mau 告诉我,他曾经与那些试图进行创意设计的年轻人聊天,其中听到常见的悲叹是「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而 Mau 对于这种问题,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的简单:「哪里都行」。这句话来自作曲家 John Cage。
Cage 所给的这句建议,其实适用于任何喜欢创造的人和事。不要寻求完美的起点,精彩的开场白和激动人心的序幕,往往不是在开头制作的。你可以从任何一个点着手,一个有缺陷的原型,或者界面的一角,甚至一个故事的结局。
试图寻找完美的开头,是最大的错误。Mau 曾经分享过他的一个作家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雄心勃勃地准备他的新书,为此他每天忙于整理自己的书架、书桌和书房,他将每个地方都打理得整整齐齐,方便他随时随地开始,唯一只有一个问题,他从来都没开始写书。
如果你正在进行冗长的准备工作,比如参加速成教程,阅读相关的书和文章,在网上查看各种注意事项等等,那么你只是在拖延。通过进行复杂的准备工作,缓解来自空白草稿本、空白画布以及空白屏幕的压力,但是这于事无补。
立刻开始。不要在开头就担心结尾的质量问题,因为你现在在做的东西随时都可能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完全废弃。允许简单粗暴甚至糟糕的开始吧,因为这是成就完美结局的基础。
记住这5件事情:
译者:陈子木
本文由威海网络公司半岛科技转载整理2018.11.25